发布日期:2023-09-18 15:39 点击次数:183
第5章 集句联:古典文学的解构
中国古典文学源源而来。历代文学家十分细心在禁受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翻新。曹操《短歌行》:
对酒当歌,东谈主生几何?比方朝露,去日苦多。 慨当以慷,幽想铭刻,何故解忧?惟有杜康。 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,但为君故,嘟囔于今。 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,我有嘉宾,饱读瑟吹笙。 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忧从中来,不可终止。 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,契阔谈宴,心念旧恩。 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,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 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,周公吐哺,率土归心。
全诗32句,其中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和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饱读瑟吹笙”6句,径直摘自《诗经》,融入全诗,相等当然。这种径直移植现成诗句的斗胆尝试,使曹操事实上成为中国解构主见文学的始祖。
这种访佛“抄袭”的得意,在古代比较优容,况兼经典文章民众都知谈它的出处。但确乎有必要赐与明确措施,以利健康发展。因此就有必须注明出处的集句诗、集句联这类罕见文体的出现。
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四云:“荆公(王安石)始为集句诗,多者至百韵。皆集前东谈主之句,语意对偶,经常亲切过于本诗。后东谈主略微有用而为之者。”
元朝郭豫亨《梅花字字香》七律100首,均集自“古今诗东谈主梅花佳构”,每句都表明原作家姓名,故自称“见吾此作,如见古东谈主,岂不逾于掩东谈主之善,矜己之能者乎?”
集一首诗,至少要4句,又要受原始文本文体的摒弃,主题不易明确,难度较大。比较之下,集句联不受原始文本文体的摒弃,不管诗词曲赋,骈文散文,都可左证主题需要,目田选用。虽然,应该在一定领域内选句,酿成秉性。由于集句联浓缩经典,寓意丰富,后发先至,既期骗现成名句,又无抄袭之嫌,因此颇受古今联家热爱。不错说:集句联是古典文学解构文本之精华。
§5.1 何谓解构?
本书遴选“解构”一词,并非为了赶娴雅,而是感到正合适。解构主见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,相等于我国“文革”年代,早已落后。然而,为了商酌“最好春联结构”,在表面上圈套然会触及春联的“结构”(structure),“解构”(deconstruction)和“重构”(reconstruction)。文学文本的解构与重构,犹如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,化合物的剖析与合成,物资的氧化与收复。用“解构文本”来评释楹联与古典文学的关系,广义上是指春联结构是在“解构”古典文学文本的经由中发展起来的;狭义上是指集句联。除此而外,并无深义。但也得向读者扼要评释“解构主见”的来历。
法国形而上学家雅克·德里达(Jacques Derrida)在1967年出书了《论翰墨学》,《翰墨与各别》,《语音与得意》三本书。其中《论翰墨学》(Grammatologie)一书,被公合计解构主见表面的经典文章。此书在1974年由好意思国月旦家斯皮瓦克女士译成英语问世后,立即风靡泰西,简直波及每一个文化限制。虽誉毁各半,而影响至巨。
神话,解构主见动摇了西方东谈主文和社会科学学问构架,“颠覆”了传统价值不雅。但咱们比较感有趣有趣的仅仅德里达的“翰墨学”不雅点,确乎令东谈主修葺一新。
结构主见讲话学首创东谈主索绪尔(Ferdinand de Saussure)断言:
讲话学对象并非由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共同构成;而是由口说的词单独构成。 The linguistic object is not def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ritten word and the spoken word:the spoken form alone constitutes the object.
但正如德里达所说:
要是书写是指铭刻,特地是不错遥远保存的标记制作(这是书写见地惟一不可或缺的内核),那么一般地说,书写就涵盖了讲话标记的全部限制……。在出现书写可能性之前除外,制作不雅念本人,从而讲话标记专断性不雅念本人,是不可设想的。 If writing signifies inscription and especially the durable institution of a sign(and that is the only irreducible kernel of the concept of writing),writing in general covers the entire field of linguistic signs……。The very idea of institution---hence of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---is unthinkable b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writing and outside of its horizon.(Of Grammatology by Jacques Derrida.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,1974)
讲话第一,翰墨第二,是西方讲话学的传统不雅点。法国东谈主勇于提倡翰墨第一,讲话第二的表面,不可不使一向把形、声、意三者全部纳入“翰墨学”限制的中国东谈主引为知己。
德里达和其他解构主见文论家将结构主见的“互文性”表面推向顶点,他们把一切文本,特地是文学文本,看作一个大的讲话标记系统,宣称每一个单独的文本都不是并立的创造,相背,均与其他文本联系,都是畴前文本的改写,复制,效法,调度,拼接。德国解构月旦家基特勒(Friedrich Kittler)以致将迄今为止的文学视为一个大的“抄袭系统”,合计“任何文学文本,不外是从以前的文本中繁衍出来的副文本,严格说来,都是回天之力的抄袭”,“文学结构的变化应看作一个盛开的,永恒不会完成的调度经由,即畴前的实质和形态,以及对寰宇和存在的同一和想考的不断演化和延长”(章国锋《解构主见:文本和风趣的颠复》,《中华念书报》,1996年11月6日)
要是咱们不被这些惊世震俗的偏颇之辞劝诱,解读其合理内核,其中包含的想想是深远的,辩证的,新术语亦然不错期骗的。楹联确是诗体“解构”的产品。集句联确乎是原始文本的“改写”与“拼接”。然而咱们合计这亦然“创作”,不是“抄袭”。
§5.2 诗体的解构
我国古典文学,大体上可分为骈文、骈文、散文三大类。骈文须押韵,骈文须对仗。骈文、骈文均有措施的句式和声律结构,故称格律文学。散文虽无任何敛迹,但也很细心布局的错综复杂,行文的典丽通晓,声调的琅琅上口。这些品格都与骈文、骈文修养筹商。
在古典文学中,有无声律结构是区别格律文学与非格律文学的主要标志。在格律文学中,不同的声律结构又是区别诗词曲赋骈文春联等不同文体的主要标志。
中国事诗的王国。从诗经、楚辞、汉赋、六朝骈骊,到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清联,不断流变,不断翻新,酿成多种文体,多种结构,多种格律。也不错说是诗体不断解构,不断重构的经由。
在文学史上,以盛唐律诗的酿成为分界线,诗体资历了从建构到解构的经由。
从周秦到盛唐,是诗体的建构经由。发扬为句式字数的增多和格律化的完成。句式,从二言运转,到汉代已达七言。《文心雕龙·章句》云:“二言肇于黄世,《竹弹之谣》是也。三言兴于虞时,《元首之诗》是也。四言广于夏年,《洛汭之歌》是也。五言见于周代,《行路之章》是也。六言、七言杂出《诗》、《骚》,而体之篇,成于两汉,情数运周,随时间用矣”。皆梁以后,奋发于句式结构的措施化。四声的发现和奉行,大大促进了句式结构措施化的进度。到了唐代,律诗结构已臻于绰绰有余。
从盛唐到清代,是诗体的解构经由。一方面,从乐府、律诗、绝句繁衍出“口角句”。于是“诗”解构为“词”。另一方面,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“对仗句”,由律诗单对和骈文偶对,发展为既对又联的两行文学。于是“诗”解构为“联”。
底下例如评释这两种解构经由。
(1)“诗”解构为“词”,是为了称心配乐的需要。钱基博《中国文学史》云:“词称诗余,相传创于李白”。又云“律绝莫盛于唐,然律绝莫盛而词兴。而词者,则律绝之结果辞体,如(李白)《菩萨蛮》,合五言七言而成;而《忆秦娥》口角句狼籍,则裁之于七言,或过剩,或不及,皆以协和其调也,遂为词家之祖焉”。
李白《菩萨蛮》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东谈主楼上愁。玉阶空伫立,宿鸟归飞急。那处是归途?长亭更短亭。
这一词牌从七言诗句和五言诗句演化而来。
李白《忆秦娥》
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。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乐游原上清秋节。咸阳古谈消息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
这一词牌从七言诗句和七言诗句的前四字和后三字演化而来。
(2)“诗”解构为“联”,是为了公开标志的需要。孟蜀桃符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公开标志的是新年祝颂。只须诗文中的对仗好意思,才调称心公开标志的需要。
底下举山西晋祠唐碑亭联为例,评释“诗”解构为“联”,过甚“互文性”。
●山西晋祠唐碑亭联
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
此联摘自清朱彝尊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》五言律诗中的颔联。
朱彝尊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》
步屣深林晚,春池赏不稀。文章千古事,社稷一戎衣。 野日荒荒白,悲风稍邵飞。无由睹雄略,稀零壮心违。
朱彝尊诗中此联又出自杜甫《偶题》和《重经昭陵》两首诗。
杜甫《偶题》(上海古籍版《全唐诗》第567页)
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衷知。作家借殊列,名声岂浪垂。 骚东谈主嗟不见,汉谈乘于斯。前辈激越入,余波美丽为。 后贤兼旧列,历代各清规。法自儒家有,心从弱岁疲。 永怀江左逸,多病邺中奇。騄骥皆宝马,骐驎带好儿。 车轮徒已斲,堂构惜仍亏。漫作潜夫论,虚传幼妇碑。 缘情慰摇荡。抱疾屡迁徙。经济惭长策,飞栖假一枝。 尘沙旁蜂虿,江峡绕蛟螭。疏远唐虞远,联翩楚汉危。 圣朝兼盗匪,异俗更喧卑。邑邑星辰剑,苍苍云雨池。 两都开幕府,万寓插军麾。南海残铜柱,东风避月支。 音书恨乌鹊,号怒怪熊罴。稼穑分诗兴,柴荆学土宜。 故山迷白阁,秋水隐黄陂。不敢要佳句,愁来赋差别。
杜甫《重经昭陵》(《全唐诗》第547页)
草昧铁汉起,讴歌历数归。风尘三尺剑,社稷一戎衣。 翼亮贞文德,丕承戢武威。圣图天雄壮,宗祀日光泽。 陵园盘空曲,熊罴守翠微。再窥松柏路,还见五云飞。
据李富顺《晋祠唐碑亭春联并非唐太宗所撰》一文称:“文章千古事,社稷一戎衣”这副春联后经籍法家德年砚香书写,晋阳书院学官沈巍皆题跋,成了于今仍蜚声中外、宣布俱佳的雅联”。(2005年10月28日《中国楹联报》)
从这个例子,不错看到古典文学文本的“互文性”(intertextuality)。“互文性”是解构主见术语。别小看这十四个字集句联,触及朱彝尊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》,杜甫《偶题》和《重经昭陵》三个文本。杜甫的诗句,被解构为朱彝尊《晋祠唐太宗碑题壁》,朱彝尊的诗又被后东谈主解构为《晋祠唐碑亭联》。于是,杜甫的名句分散由不同文本同期流传下来,杜甫原诗也受到东谈主们进一步的关怀。
§5.3 集句联
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四云:古东谈主诗有“风定花犹落”之句,以谓无东谈主能对。王荆公以对“鸟鸣山更幽”。“鸟鸣山更幽”本宋王籍诗,元对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,坎坷句仅仅一意。“风定花犹落,鸟鸣山更幽”则上句乃静中有动,下句动中有静。
按“风定花犹落”,南朝陈谢贞八岁时《春日泛泛》句。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,南朝梁王籍《入若耶溪》句。王安石集句联“风定花犹落,鸟鸣山更幽”,可谓后发先至。
集句联有:集诗句,集文句,集骈句,集散句,或兼而集之。总以“文章本天成,高东谈主偶得之”为上乘,不然难成佳构。
§5.3.1 集诗句
●林则徐题北京欢然亭(《楹联续话》卷二)
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
欢然亭地处北京城南,辽金时期是金中都城区,溪流纵横,犹如江南水乡。康熙34年(1695),工部郎中江藻执政凫潭畔元代寺院悯恤庵内建设一亭,以白居易“更待菊黄家酿熟,与君一醉一欢然”诗意,取名“欢然”,因由江藻所建,又称“江亭”。康熙43年(1704)改建为敞轩。林则徐(1785-1850)于谈光2年(1822),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工夫题此联。原件已隐匿,1989年由黄苗子重书。
此联集苏东坡、秦太虚诗句,对仗雅切,与欢然亭风光美不可言。梁章钜评曰:“亭中楹帖当推此为第一”。
苏轼《李伯时画其弟亮工退藏宅图》:
乐天早退今安有,摩诘长闲古亦无。五亩自栽池上竹,十年空看辋川图。 近闻陶令开三径,本旨扬雄寄一区。晚岁与君同活计,如云鹅鸭散平湖。
把“近闻”改为“似闻”字,以虚代实,借陶渊明的郊野想想,咨嗟欢然亭的风光,十分高妙。
秦不雅《处州水南庵》二首之一
竹柏萧森溪水南,谈东谈主为作小圆庵。市区收罢鱼豚税,来与弥陀共一龛。
原诗末句英俊、幽默,却是欢然亭简直切写真。
●左宗棠题饮和池(《春联话》卷一)
空潭泻春,若其天放 明艳绝底,饮之太和
此联集唐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句。本来即是四言诗,经慧眼挑选、剪接,顿成佳联。“明艳绝底”原为“明漪绝底”。
7洗真金不怕火:如矿出金,如铅出银。超心真金不怕火冶,绝爱缁磷。空潭泻春,古镜照神。 体素储洁,乘月返真。栽瞻星辰,载歌幽东谈主。活水当天,明月前身。
15疏野:惟心所宅,真取不羁。控物自富,与率为期。筑室松下,脱帽看诗。 但知旦暮,不辨何时。倘然振奋,岂必有为。若其天放,如是得之。
13精神:欲返不尽,相期与来。明漪绝底,奇花初胎。芳华鹦鹉,杨柳楼台。 碧山东谈主来,清酒深杯。不满远出,不著死灰。妙造当然,伊谁与栽?
2冲淡:素处以默,妙机其味。饮之太和,独鹤与飞。犹之惠风,流逝在衣。 阅音修篁,好意思曰载归。遇之非深,即之愈稀。脱有形似,合手手已违。
●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(《春联话》卷一)
我本楚狂东谈主,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,万方多难此登临
此联集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两句(“寻仙”改为“寻山”),唐玄宗《经鲁祭孔子而叹之》句,杜甫《登楼》句。吴恭亨评曰“集谚语自然如铸”。
彭玉麟(1816-1890)字雪琴,湖南衡阳东谈主。咸丰三年(1853年)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,屡有设立,官至兵部尚书,卒谥梗直。据《清朝野史大不雅》卷十称:“梗直微时尝游泰山”题此联。时期应在1853年前,其间资历了1840-42年烟土宣战,酝酿着1850年太平天堂举义。万方多难,国困民艰,登高望远,触景伤心,信手拈来,自然如铸,可谓集句联之大手笔。集句联不错越落后空,援古证今,时间不同,情愫重复。
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
我本楚狂东谈主,凤歌笑孔丘。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世好入名山游。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,影落明湖青黛光。金阙前开二峰长,星河倒挂三石梁。香炉瀑布遥相望,回崖沓嶂凌苍苍。翠影红霞映朝晖,鸟飞不到吴天长。登高壮不雅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谈流雪山。好为庐山谣,兴因庐山发。闲不雅石镜清我心,谢公行处苍苔没。早服还丹无世情,琴心三蝶谈初成。遥见仙东谈主彩云里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先期清闲九垓上,愿接卢敖游太清。
唐玄宗《经鲁祭孔子而叹之》
夫子何为者,栖栖一代中。地犹邹氏邑,宅即鲁王宫。 叹凤嗟身否,伤麟怨谈穷。今看两楹奠,当与梦时同。
杜甫《登楼》
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介意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滔滔来。 万里悲秋常作念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苦苦恨繁霜鬓,波折新停浊羽觞。
●佚名题酒家楼(《楹联丛话》卷十一)
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长时愁
此联集王维《渭城曲》、李白《将进酒》诗句。用名东谈主名句标志酒家楼的性质与功能,宣扬了中华诗文化和酒文化,不是告白,胜似告白。梁章钜评曰:“可谓工绝”。
王维《渭城曲》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青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东谈主。
李白《将进酒》
君不见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、高堂明镜悲白首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东谈主生得意须尽欢,莫是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令嫒散尽还复来。钲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、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钟饱读馔玉何足贵,但原长醉不肯醒。古来圣贤皆落寞,唯有饮者留其名。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东谈主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五花马、令嫒裘,呼儿将出换好意思酒,与尔同消长时愁。
●杭州涌金门外藕香居茶馆(《楹联丛话》卷十二)
若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东谈主
此联集苏轼诗句,对偶天成,珠联玉映,雅切西湖茶馆。前诗作于宋神宗熙宁6年(1073年),时任杭州通判。后诗作于哲宗元祐5年(1090年),时任杭州知府。两诗相隔17年,两句如此刚巧,十分勤苦,惜集句者姓氏已失传。
苏轼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其二》(《苏轼诗集》中华版,第430页)
波光粼粼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若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苏轼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》(《苏轼诗集》中华版,第1696页)
要知冰雪心地好,不是膏油首面新。戏作小诗君一笑,从来佳茗似佳东谈主。
●董不雅桥杭州住宅门联(《楹联丛话》卷十二)
圣代即今多雨露 梓乡无此好湖山
此联集高适、苏轼诗句,歌咏咫尺时间,咨嗟当地湖山,行动外地东谈主新房门联,相等多礼。高适诗“圣代即今多雨露”句,具有积极乐不雅风趣,不可浅易地视为“颂圣”之辞。
高适《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》、
嗟君此别意若何?驻马衔杯问谪居。巫峡啼猿数行泪,衡阳归雁几封书。 青枫江上秋天远,白帝城边古木疏。圣代即今多雨露,暂时离异莫彷徨。
苏轼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》(《苏轼诗集》中华版,第341页)
未成小隐聊中隐,可得长闲胜暂闲。我本无家更何在,梓乡无此好湖山。
●扬州灯门联
六合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
《隐居通议》云:贾似谈镇扬州日,上元张灯,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联者曰“六合三分明月夜/扬州十里小红楼”,众称其切。余尝以为,此必药州廖莹中手笔。(《楹联三话》卷上)。又张伯驹《素月楼联语》(第431页)云:闽东谈主林震以“六合三分明月夜”对“扬州十里小红楼”。
此联集唐徐凝诗、宋汪存文句。只两句,谈尽扬州元宵得意。
徐凝《忆扬州》(《全唐诗》上海古籍版,第1199页)
萧娘脸下难胜泪,桃叶眉头易得愁。六合三分明月夜,二分恶棍是扬州。
汪存《步蟾宫》(《全宋词》中华版,第642页)
玉京此去春犹浅,正雪絮、马头芜乱。姮娥剪就绿云裳,待来步蟾宫与换。来岁二月桃花岸,棹双桨、浪平烟暖。扬州十里小红楼,尽卷上珠帘一半。
●孙蕡集杜甫、白居易句。
秋水为神玉为骨 芙蓉如面柳如眉
朱竹垞《静志居诗话》:南海仲孙蕡诗,五古远师汉魏,近体诗亦不失唐音,集句对尤工。若“秋水为伸玉为骨/芙蓉如面柳如眉”(张伯驹《素月楼联语》第432页)
杜甫《徐卿二子歌》:
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,感应吉梦相跟随。孔子释氏亲抱送,并是天上石麟儿。大儿九龄色澄澈,秋水为神玉为骨。赤子五岁气食牛,满堂来宾皆回头。吾知徐公百不忧,积善衮衮生公侯。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,名位怎能卑微休!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片断:
归来池苑皆依旧,太液芙蓉未央柳。芙蓉如面柳如眉,对此如何不泪垂。
●吴梅村京师故宅旧联
旁东谈主错比扬雄宅 异代应教庾信居
《楹联丛话》卷六引《藤荫杂记》云:伍文简公(襄)旧宅赐额“兰藻尚存”。沈东田芳伯及祝茝堂、曹剑亭俱曾居此。相传为吴梅村故宅,汤西厓少宰亦寓焉。前后皆绅士也。
杜甫《堂成》
背郭堂成荫白茆,缘江路熟俯青郊。桤林碍目吟风叶,笼竹和烟滴露梢。 暂止飞乌将数子,频来语燕定新巢。旁东谈主错比扬雄宅,懒惰无心作解嘲。
李商隐《过郑广文旧居》
宋玉平生恨过剩,远循三触吊三闾。轸恤留着临江宅,异代应教庾信居。
●石延年对李贺句
天若多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
司马光《温公续诗话》云:李长吉歌“天若多情天亦老”东谈主以为奇绝无对。曼卿对“月如无恨月常圆”,东谈主以为强敌。(《历代诗话》中华版,第277页)
李贺《金铜仙东谈主辞汉歌》
茂林刘郎秋风客,夜间马嘶晓无迹。画栏桂树悬秋香,三十六宫土花碧。 魏公牵车指沉,东关酸风射眼珠。空将汉月出宫门,忆君清泪如铅水。 衰兰送客咸阳谈,天若多情天亦老。携盘独出月萧瑟,渭城已远波声小。
石延年(994-1941)字曼卿,工诗善书,。此联与欧阳修《祭石曼卿文》同为不灭之作。
§5.3.2 集文句
词的句式丰富千般,为联家提供了广博的继承空间。集词联犹如佳东谈主忘形,傲视生情,婀娜多姿。1931年叶恭绰为邵锐《纳词楹帖》作序云:“同光以还,后有集词为联语着……比岁梁任公善集词为联赠东谈主,东谈主争欲得之。都所集当至二百,然犹未极普遍也。”,可知集词为联始于同治光绪年间。近代最有名的是梁启超。.
梁启超(1873-1929)号任公,清光绪举东谈主,维新派魁首,曾主持京师大学堂、译书局。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,文章有《饮冰室书册》。1924年,梁启超在夫东谈主卧病半年后物化的日子里,在手头仅有《宋六十家词》,《四印斋词》,《疆村丛书》的情况下,集成春联二三百副,但收录在《饮冰室诗话》中的仅49副。李东谈主凤《梁启超集句联》(《春联》2001年新7卷2号)载有49副。梁羽生《名联妙语》(543-561)载有32副。
●梁启超赠徐志摩
临流可奈清瘦,第四桥边,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飘舞,海棠影下,吹笛到天明
1924年4、5月间,印度大诗东谈主泰戈尔来华探问。徐志摩跟随泰戈尔一转游览了杭州西湖,热爱了北京法源寺。梁启超云:“此联极能表出志摩的性格,还带着记他的故事。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,别有会心。又尝在海棠花下,作念诗作念个今夜”。
据梅达《梁启超佳联赠徐志摩》一文称:“在二、三十年代,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遍种丁香树,丁香之盛在海表里盛名远近,所谓“香雪海”的好意思誉盖出于此。自清代以来的诗东谈主、士子、学者、画家等,多爱在此寓居吟赏。一些诗东谈主也连接于花期内举行丁香雅会。那天,诗东谈主徐志摩堕落于丁香之好意思,竟在树下吟哦,作念诗彻夜。”(《寰宇典籍》1994年第8期)
此联集吴文英(梦窗)《高阳台》、姜夔(白石)《点绛唇》、陈允平(西麓)《秋霁》、李祁(萧远)《西江月》、洪咨夔(平斋)《眼儿媚》、陈与义(简斋)《临江仙》等六家宋词,既保存了词的立场,又记载了文学界嘉话,不错玩赏,不错传世。
底下附录原词,可见作家选词、选句之全心。
临流可奈清瘦
吴文英《高阳台》(《全宋词》第2922页)
修竹凝妆,垂杨驻马,凭栏浅画成图。山色谁题,楼前有雁斜书。东风紧送斜阳下,弄旧寒、晚酒醒余。自销凝,能几花前,顿老相如。伤春不在高楼上,在灯前倚枕,雨外熏炉。怕舣游船,临流可奈清瘦。飞红若到西湖底,搅翠澜,老是愁鱼。莫重来,吹尽香绵,泪满平芜。
此词写西湖春愁。仅取“临流可奈清瘦”,神秘地隐喻“陪泰戈尔游西湖”这个主题。此句也有“湖平似镜”,“落落寡合”的含义。
第四桥边
姜夔《点绛唇》丁未冬过吴松作(《全宋词》第2171页):
燕雁无心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数峰贫窭。商略薄暮雨。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住。今何许。凭栏怀古,残柳杂乱舞。
此词原写太湖秋色。因为西湖苏堤有六桥,借用“第四桥边”,相等合适。
呼棹过环碧
陈允平《秋霁》平湖秋月(《全宋词》第3102页):
千顷玻璃,远送目斜阳,渐下林阒。题叶东谈主归,采菱舟散,望中水天一色。碾空桂魄。玉绳低转云无迹。有素鸥,闲伴深夜,呼棹过环碧。相想万里,顿隔蝉媛,几回琼台,同住鸾翼。对西风、凭谁问取,东谈主间那得有今夕。应笑广寒宫窄。露冷烟淡,还看数点残星,两行新雁,倚楼横笛。
此词写平湖秋月,取“呼棹过环碧”,点明在西湖船上,使“临流可奈清瘦”有了下跌。“呼棹过环碧”中两个动词,顿使东谈主物和风光活起来,留住游西湖的无限韵味。
此意平生飘舞
李祁《西江月》(《全宋词》第911页)
云不雅三山清露,永生万鬣青松。琼璈珠珥下秋空。一笑满天鸾凤。云鬓新妆绀绿,霞衣旧备柔红。更邀豪俊驭南风。此意平生飘舞。
用“此意平生飘舞”嘉赞徐志摩风流跌宕,鼓舞浓烈。这亦然全联的立意场所。
海棠影下
洪咨夔《眼儿媚》(《全宋词》第2468页)
平沙芳草渡头村。绿遍客岁痕。游丝下上,流莺接触,无限断魂。绮窗深静东谈主归晚,金鸭水沉温。海棠影下,立尽薄暮。
二、三年代北京法源寺以丁香盛名。如今仍以丁香为盛,但在悯忠阁前也有两棵很老的西府海棠。
吹笛到天明
陈与义(简斋)《临江仙》夜登小阁,忆洛中旧游(《全宋词》第1070页)
忆昔午桥桥上饮,坐中多是豪英。长沟活水去无声。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。 二十余年如一梦,此身虽在堪惊。闲登小阁看新晴。古今些许事,渔唱起三更。
用“吹笛到天明”,落实“作念诗作念个今夜”细节,更亏损诗意。
●梁启超集宋词
春欲暮,想无限,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已多,情未了,问何东谈主会解连环
此联赵崇璠《更漏子》句,苏轼《念奴娇》句;牛希济《生查子》句。
春欲暮,想无限
赵崇璠《更漏子》
玉搔头,金约臂。娇重不胜残醉。留粉黛,晕胭脂。浅寒生玉肌。待归来,浑未准。疑杀那回书信。春又好,想无限。卷廉花露浓。
联中将“春又好”改为“春欲暮”,但并非并立的三言句。例如:
王炎《蝶恋花》
柳暗西湖春欲暮。无数青丝,不系行东谈主住。少许款式千万绪,落话寂寂风吹雨。唤起声中东谈主独睡,沉明驼,不踏山间路。座谈遣愁除是醉?醉还易醒愁难去。
应笑我早生华发
苏轼《念奴娇》
大江东去,浪淘尽千古风骚东谈主物。故垒西边,东谈主谈是、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山河如画,一时些许好汉。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伟貌英发。羽扇纶巾,言笑处,樯艣星离雨散。祖国神游,厚情应笑早生华发。东谈主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。
语已多。情未了
牛希济《生查子》(《名联谈趣》第509页)
春山烟欲收,天淡稀星小。残月脸边明,别泪临清晓。语已多,情未了,转头犹重谈:铭刻绿罗裙,处处怜芳草。
问何东谈主会解连环(出处不解)。
●许棫题嘉定花神庙
海棠开后,燕子来时,良辰好意思景奈何天,芳草地,我醉欲眠,楝子风,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,黄金买夜,寒食辉煌都过了,杜鹃谈,不如归去,流莺说,少住为佳
花神庙联主题是花神。此联妙在将花神隐去,只写春色和春梦。颇有“谁收春色将归去”(韩愈)和“事如春梦了无痕”(苏轼)境界。
上联“海棠开后,燕子来时,”写暮春风光,用宋王诜《忆故东谈主》句。“良辰好意思景奈何天”是汤显祖《牡丹亭》名句。五彩缤纷的春天行将消除,余勇可贾,依依不舍。下联“碧澥倾春,黄金买夜”写今朝有酒今朝醉。用宋吕渭老《极相想》句。年华消除,春梦初醒,“不如归去”,仍是“少住为佳”,留住一个悬念。
此联借用词曲讲话,曼语丽辞,令东谈主全神关注,不管作何种解读,都不错赢得好意思的享受。写花神写得如此好意思妙,原因在于:集句联用解构方式,最径直、最凝练地再现了古典文学的形态好意思和境界好意思。
底下附录集句出处
海棠开后,燕子来时
王诜《忆故东谈主》
烛影摇红向半夜,乍酒醒、款式懒。尊前谁为唱阳关,离恨海角远。无奈云沉雨散。凭阑干、东风泪眼。海棠开后,燕子来时,薄暮庭院。
良辰好意思景奈何天
汤显祖《牡丹亭》(东谈主民文学版,1994年,第47-48页)
《皁罗袍》正本五彩缤纷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良辰好意思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。朝飞暮卷,云霞翠轩;雨丝风片,烟波画船。锦屏东谈主忒看的这韶光贱。
芳草地(有二首)
张榘《浪淘沙》(《全宋词》第2877-2678页)
雨过暮天南。高下青峦。小楼燕子话春寒。些许夕阳芳草地,雾掩烟漫。别恨正联系。心上眉间。离歌一曲间悲欢。后夜月明那处梦,钟阜容山。
陈允平《玉楼春》(《全宋词》第3120页)
粉销香减红兰泪。老是文君初别意。春风织就闷心扉,夜月砌成愁况未。迢迢归梦频东里。堪恨洛阳花渐已。斜阳日日自相想,三十六陂芳草地。
我醉欲眠(有二首)
李纲《水调歌头》(《全宋词》第902页)
如意始身退,此事古难谐。中年醉饮,多病闲去合法才。长爱兰亭令郎,弋钓溪山娱适,甘旨及一又侪。衰疾卧江海,鸥鸟莫惊猜。酒初熟,招我友,共一杯。碧天云卷,高挂明月照东谈主怀。我醉欲眠君去,醉醒君照旧意,依旧抱琴来。尚有一壶九,当为君开。
赵以夫《虞好意思东谈主》(《全宋词》第2674页)
天凉来傍荷花饮。联袂看云锦。城头玉漏已三更。耳畔微闻新雁几声声。兰膏影里春山秀。九立还成皱。酒阑太空月华流。我醉欲眠卿且去来休。
碧澥倾春,黄金买夜
梁栋《念奴娇》春梦(《全宋词》第3375页)
一场春梦,待重新、说与旁东谈主听著。罨画溪山红锦障,舞燕歌莺台阁。碧海倾春,黄金买夜,犹谈看承薄。雕香剪玉,今生今世盟约。须信发放过情,闲嗔冷妒。一阵东风恶。韵白娇红消瘦尽,江北江南雕残。骨朽心存,恩深缘浅,忍把罗衣著。蓬莱那处,云涛天空冥漠。
寒食辉煌都过了(有四首,评释互文性)
吕渭老《极相想》(《全宋词》第1124页)
西园斗草归迟。隔叶啭黄鹂。阑干醉倚,秋千背立,数遍佳期。寒食辉煌都过了,趁如今,芍药蔷薇。衩衣吟露,归舟揽月,方解开眉。
黄机《临江仙》(《全宋词》第2543页)
寒食辉煌都过了,客中无计留春。东风吹雨更愁东谈主。系舟芳草岸,始新是官身。怅望故居烟水阔,几时匹马駸駸。别肠岂止似车轮。殢天天不管,转作两眉颦。
葛长庚《酹江月》春日(《全宋词》第2584页)
桃花开尽,正溪南溪北,春风春雨。寒食辉煌都过了,愁杀一声杜宇。醉跨蹇驴,踏翻芳草,满满斟鹦鹉。游仙梦觉,不知身在那处。因甚青鸟不来,一年春事,捻指都如许。东谈主在白云活水外,些许纵横交叉。遣兴成诗,烹茶解酒,日落蔷薇坞。玉龙嘶断,乱鸦惊起无数。
陈德武《满江红》(《全宋词》第3461页)
铭刻年时,离筵上、把梅花折。还经尽、江南烟雨,淮阳风雪。寒食辉煌都过了,望望又到端阳节。倚阑干屈指数流光,经年别。心一寸、肠千结。沉梦、三更月。□晓来寒透,不胜愁绝。羞见慈乌啼反哺,厌闻乳燕调新舌。睹禽物、愈觉倍伤情,归心切。
杜鹃谈,不如归去(原文子规谈、不如归去)
张涅《祝英台近》(《全宋词》第3263页)
一翻风,连夜雨。打理作念春暮。艳冷香销,莺燕惨窘态。晓来绿水桥边,青门陌上,不忍见、落红无数。怎分付。独倚红药栏边,伤春甚心理。若取留春,欲去那处。也知春亦厚情,依依欲住。子规谈、不如归去。
少住为佳(原文且住为佳)
辛弃疾《玉蝴蝶》追别杜叔高(《全宋词》第1921页)
古谈行东谈主往复,香红满树,风雨残花。望断青山,高处都被云遮。客重来、风骚觞咏,春已去、光景桑麻。苦无多。一条垂柳,两个啼鸦。东谈主家。疏疏翠竹,阴阴绿树,淡淡寒沙。醉兀篮舆,夜来牛饮太狂些。到如今都皆醒却,只依旧、无奈愁何。试听呵。寒食近也,且住为佳。
●赠金陵某大姓
波暖尘香,看栏曲萦红,檐牙飞翠 醉轻梦短,在灯前倚枕,雨外熏炉
《楹联丛话》卷六云:谈光初,金陵有某大姓,葺治水榭。有客为集宋文句作楹联赠之者。
波暖尘香(出处待查)
姜夔《翠楼吟》(《全宋词》第2184页)
月冷龙沙,尘清虎落,本年汉酺初赐。新翻胡部曲,听毡幕、元帅歌吹,层楼高峙。看栏曲萦红,檐牙飞翠。东谈主姝丽。粉香吹下,夜寒风细。此,宜有词仙,拥素云黄鹤,与君游戏。玉梯凝望久,叹芳草、萋萋沉。海角情性,仗酒祓清愁,耗尽豪气。西山外,晚来还卷,一帘秋霁。
毛滂《踏莎行》早春即事
阶影红迟,柳苞黄遍。纤云弄日阴晴半。重帘不卷篆香横,小花初破春丛浅。凤绣犹重,鸭炉长暖。屏山翠入江南远。醉轻梦短枕闲倚,绿窗窈窱得意转。
吴文英《高阳台》
修竹凝妆,垂杨驻马,凭栏浅画成图。山色谁题?楼前有燕斜书。东风紧送斜阳下,弄旧寒、晚酒醒余。自消凝,能几花前,顿老相如。伤春不在高楼上,在灯前倚枕,雨外熏炉。怕舣游船,临流可奈清瘦?飞红若到西湖底,搅崔谰、老是愁鱼。莫重来、吹尽香绵,泪满平。
§5.3.3 集骈句
集句不仅以诗词为对象,而也有集经典名句的。由于经典名著多用骈句,当然合律,故成佳构。
●杜小舫题苏州沧浪亭联
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 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
此联集《孟子》《论语》句,题苏州沧浪亭正合适。见林衡甫《楹联续录》。
《孟子·离娄》:孟子曰:不仁者可与言哉。安其危而利其菑,乐其是以一火者。不仁而可与言,则何一火国败家之有。有童子歌曰:“沧浪之水清兮,不错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不错濯我足”。孔子曰:“小子听之。清斯濯缨,清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”。夫东谈主必自侮,然后东谈主侮之;家必自毁,然后东谈主毁之;过必自伐,然后东谈主伐之。太甲曰:“天作孽,犹可违,自作孽,不可活”。此之谓也。(《十三经注疏》第2719页)
《论语·雍也》樊迟问知。子曰:“务民之义”。问仁。曰:“仁者先难而获,可谓仁矣”。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”。(《十三经注疏》第2479页)
●叶季韶集句
好意思言不信,信言不好意思 疑东谈主莫用,用东谈主莫疑
朱应镐《楹联新话》卷一云:闽县季韶舍东谈主(仪昌)太仓孙少彭太守(寿铭)俱喜集格言作对。此联集《谈德经》句,《陆宣公奏疏》语义。
《谈德经》第八十一章:信言不好意思,好意思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而不精。圣东谈主无积。既以为东谈主己愈有。既以与东谈主己愈多。天之谈,利而不害。圣东谈主之谈,为而不争。
陆贽《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》筹商段落
其推诚也,在彰信,在职东谈主。彰信不务于尽言,所贵乎出言则可复;任东谈主不不错无择,所贵乎已择则不疑。言而必诚,然后不错求东谈主之听命;任而勿贰,然后不错责东谈主之收效。诚信一亏,则百事无不外失;疑贰沿路,则群下莫不忧虞。是故,言或乖宜,可引过以改其言,而不可苟也;任或乖当,可求贤以代其任,而不可疑也。如此,则推诚之义孚矣。
此段讨论,即“疑东谈主莫用,用东谈主莫疑”之所由出。“诚信”为我国传统谈德,于今仍在提倡。《奏疏》多用骈句,加强了文本的可读性,文学性。
陆贽,字敬舆,嘉兴东谈主。年十八登进士第,又中弘辞。唐德宗时为翰林学士,甚见亲任,时号“内相”。从幸奉天日,诏书旁午,皆出贽手。其《奏疏》为后世所宗,清雍正赞为“体国经世之谟,安上治民之略”。
§5.3.4 集散句
散文中有骈句,有散句。散文中的散句,是真确的散句。
●集《论语》句(梁章钜《巧对录》卷一)
居敬而行简 修己以安东谈主
《论语·雍也》子曰:“雍也可使南面”。仲弓问子桑伯子。子曰:“可也简”。仲弓曰:“居敬而行简,以临其民,不亦可乎。居简而行简,无乃大简乎”。子曰:“雍之言然”。
注解:“可使南面”,不错当诸侯。“仲弓”,冉雍字。“问子桑伯子”,问孔子:子桑伯子能否当诸侯?“可也简”,因其宽略,不错当诸侯。“大简”,太简。
《论语·宪问》子路问正人。子曰:“修己以敬”。曰:“如此辛劳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东谈主”。曰:“如此辛劳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庶民。修己以安庶民,尧舜其犹病诸”。
注解:“问正人”,问孔子,如何才算正人。“如此辛劳乎?”,就这样浅易吗?“尧舜其犹病诸”,尧舜都难以作念到的。
●集《孟子》《论语》句
敏于事而慎于言 持其志无暴其气
《论语·学而》子曰:“正人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谈而正焉,可谓勤学也矣”。
注解:“就有谈而正焉”,向有谈德有才艺的东谈主求教。勤学,不仅学学问,还要学作念东谈主。
《孟子·公孙丑》(公孙丑问)曰:“敢闻夫子之不动心,与告子之不动心,可得闻欤?”(孟子答)“告子曰‘不得于言勿求于心,不得于心勿求于气'。不得于心勿求于气,可。不得于言勿求于心,不可。夫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夫志至焉,气次焉。故曰:持其志无暴其气”。(公孙丑问)“既曰志至焉,气次焉;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?”(孟子答)曰:“志壹则动气,气壹则动志也。今夫蹶者趋者,是气也,而反动其心”。
注解:“不动心”,不妄动心。“不得于言勿求于心”,疏曰:“但有不善之言,便更不复求其心之有善”。孟子以为不可。“不得于心勿求于气”,疏曰:“其心之不善,则所出辞气必不善”。孟子以为可。“持其志无暴其气”,注曰:“志所向,气随之。正持其志,无乱其气”。“壹”,禁闭。“蹶者趋者,是气也,而反动其心”。步碾儿颠扑,因为气禁闭而不可自持,心慌意乱。
●陶云汀题上海豫园一笠亭(《楹联丛话》卷六)
游目骋怀,此地有千岩万壑 仰不雅俯察,是日也日丽风和
此联集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句。
《兰亭集序》开首部分:
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千岩万壑,茂林修竹。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摆布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列坐其次,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是日也,日丽风和,惠风和畅。仰不雅天地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。是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(《古文不雅止》卷七)
●有客题山河船(《楹联三话》卷下)
游目骋怀,此地有千岩万壑,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,只为你如花好意思眷,似水流年
梁章钜云:浙水山河船最为闻明。船之后舱借有渔妇,率以艳妆对客。客必称之谓“同庚嫂”(渔妇皆桐庐、严州东谈主,故相呼“桐严嫂”讹为“同庚嫂”)。
又云:此联以《兰亭序》对《玉茗词》颇有风趣。此联相传已久,于今来去吴越江乡者能谈之。
按:《兰亭集序》句见前联。汤显祖自题居所为“玉茗堂”,故称《牡丹亭》为《玉茗词》。所集均为名句
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十出《惊梦》
《皁罗袍》正本五彩缤纷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良辰好意思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。
《山桃红》则为你如花好意思眷,似水流年,是答儿闲寻遍。在幽闺自怜。
●扬州平山堂联(林衡甫《楹联续录》)
衔远山,吞长江,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好意思 送夕阳,迎素月,处春夏之交,草木际天
徐文达云:“衔远山,吞长江,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好意思;送夕阳,迎素月,处春夏之交,草木际天”跋云:“此岳阳楼楹联也。昔东谈主有移书金陵四松庵壁间者,谓两地风景绝似,咸赏其工妙,此间帆船沙鸟,云烟开敛,所谓占胜蜀冈,一目沉,诚淮东第一不雅也。岳阳,余不曾往游,以视金陵四松庵,殆奄有其胜焉。落成后,山僧以联请,爰书此联以应之”。
此联集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、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、王禹偁《黄冈竹楼记》、苏轼《放鹤亭记》句。(以上四记请参阅《古文不雅止》)
按:《放鹤亭记》“春夏之交,草木际天”句中无“处”字(一作“当”字)。“处”字是添加的。“处”仄音对“其”平声正合适,但声调不如“当”响亮。“当”字虽为平声,因在句首,又为虚字,无关大局。
散句入联,有可能“颠覆”楹联文体,必须慎用。例如底下所举集句联,虽有同边自对,但未商量不端正重字的禁锢作用,十分缺憾。例如:
●龙湫祈雨(陆容《菽园杂记》卷六)
雨三日不啻,求之欤,与之欤 水一勺之多,出乎尔,返乎尔
《菽园杂记》云:“乡东谈主取龙湫祈雨后,送水还湫。有作文者集古句一联”。此联犯不端正重字。上联两“之”字对两“乎”字,但下联“之”字对“止”字,似失当。
此联集苏轼《喜余亭记》、《论语·学而》、《礼记·中和》、《孟子·梁惠王》句,少有变动。
苏轼《喜余亭记》“丁卯大雨,三日乃止”。改为“雨三日不啻”
《论语·学而》:”子禽问子贡曰: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。求之欤?抑与之欤?”
《礼记·中和》:“今夫水,一勺之多”。
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曾子曰:戒之!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”。
●熊赐履集句联(《楹联新话》卷一)
老吾老以及东谈主老,幼吾幼以及东谈主幼,老幼在宥 先六合之忧而忧,后六合之乐而乐,忧乐与同
此联亦大都犯同不端正重字:老/先,老/下,老/忧,幼/后,幼/下,幼/乐,及/忧,及/乐。
如上所述,古典文学“解构”经由,也即是楹联产生和发展经由。由于集句对象多为诗词曲赋骈文,集句联结构仍保留了格律文学的基人道质。即使对象为散文,亦应继承稳妥格律的句式,必要时稍作个别改换(以只减不增为原则)。总之,“解构”是在一定系统内进行的。楹联在格律文学系统内完成了解构与重构,是以仍属于格律文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