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3-09-18 15:37 点击次数:135
葭灰已逐阳和动,绣镂初随日景加。欲助帝王修俭德,不将宫样织新花。
赵湘诗词作品
预防参考葭灰葭莩之灰。古东说念主烧苇膜成灰,置于律管中,放密室内,以占神态。某一节候到,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,示该节候已到。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候气之法,为室三重,户闭,涂衅必周,密布緹縵。室中以木为案,每律各一,内庳外高,从其主义,加律其上,以葭莩灰抑其内端,案历而候之。气至者灰动。” 宋 苏轼 《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》:“伏以候气葭灰,喜律筒之已应。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诗话下·宗涤楼不雅察诗》:“如斯山河入泝洄,顿从黍谷动葭灰。”
阳和(1).春天的暖气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维二十九年,时在中春,阳和方起。” 宋 李昴英 《瑞鹤仙》词:“思阳和早遍南州,暖得柳娇桃冶。” 明 刘基 《梅花》诗之三:“不是孤芳贞不挠,阳和争得上枯枝。”
(2).借指春天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刚直》:“虽阳和布气,鹰化为鳩,至於识者,犹憎其眼。”《旧唐书·于志宁传》:“今时属阳和,万物生养,而特行刑罚,此谓伤春。” 元 萨齐剌 《雪中妃子》诗:“疑是阳和三月暮,杨花飞处牡丹开。”
(3).温雅;和暖。 唐 陈子昂 《谏刑书》:“狱吏急法,则惨而阴晦;陛下免罪,则舒而阳和。” 郁达夫 《春风酣醉的晚上》三:“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,我还不可自愿,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,在大街上阔步。”
(4).喻指和悦的色调。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孙文定公》:“公内峻外和,相对者如登 泰 华 ,坐春风,非不阳和熙熙,贮在颜间,而业已置东说念主於青云上。”
(5).阳气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,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。” 唐 方干 《大除夕》诗:“煦育诚非远,阳和又欲昇。” 清 姚莹 《噶玛兰台异记》:“泽源与山脉僨兴,阴晦与阳和交战,二气相薄,梗塞乍通。”
(6).和顺的报怨。 唐 李白 《古风》之十四:“阳和变杀气,发卒骚中土。” 唐 杨巨源 《上裴中丞》诗:“政引饱经世故成物色,语回世界到阳和。” 清 曹寅 《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》诗:“光浮太乙照千门,徧召阳和布密恩。”
(7).借指喜讯。 明 孙柚 《琴心记·廷尉伸冤》:“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,不料阳和忽布,且喜又復官爵,还令 文园 。”
日景太阳光。《文选·班固<西齐赋>》:“上反宇以盖戴,激日景而纳光。” 李善 注:“言宫殿后光外激於日,日景下照而反纳其光也。”《文选·扬雄<剧秦好意思新>》:“震声日景,炎光飞响。” 李善 注:“言威名如雷,光景若日也。”
日影。常用以指时分。景,“ 影 ”的古字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土圭之法测土深,正日景以求地中。” 陆德明 释文:“景,本或作‘影’。” 唐 韩愈 《秋怀诗》之六:“今晨不成起,危坐尽日景。” 宋 苏辙 《代李诚之待制遗表》:“衰病既侵,大期将至。顾视日景,瞻恋圣时。忍死一言,瞑目无恨。” 清 夏炘 《学礼管释·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》:“按太阳去东说念主有遐迩,故日景有诟谇,凡日在天顶,则表无景。”